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台灣海上平台相關規劃

近年來無論是在港區內或是沿近海地區,都不斷有海上平台的興建構想被提出:

台南市政府在環港步道整體規劃中,將三角形海上平台規劃於運河跟運河南路交叉口的碼頭轉角位置,目的在提供市民及遊客一個休憩觀海平台,並結合計畫中的遊憩碼頭大型節點廣場,以提供可容納多樣的活動空間。在海上平台的設計概念上,以活動導入為主,因此平台在滿載的情況下,估算每平方公尺可站四人,載重為三百公斤(蘇鼎原,2007)。

基隆海洋廣場建設發展計畫中,由競圖優勝的西班牙團隊提出在「海洋廣場」設計新設海上平台寬30公尺,面積4950平方公尺,供民眾海洋觀景與舉辦大型都市活動的場地,期藉由都市大型遊憩空間與商業活動的整理及公共設施連繫,建立港區全新與開闊的門戶意象(蘇鼎原,2007)。

楊建德(2005)於「海洋休閒漁業可行性」研究中,計劃利用海上平台結合箱網養殖來達到發展觀光休閒的目的,規劃的活動內容包含:箱網海釣、潛水觀賞海鱺、品嚐現抓的海鱺美食等。除此之外,也可推動箱網浮潛的活動,藉由潛水更近一步的接觸與觀賞養殖魚,讓遊客親身體會漁業養殖科技。

另外,林顯水(2005)於「南部海洋環境與海域發展策略之研究-以車城鄉為例」中,計劃在屏東後灣海域設立親水園區,並提出海上平台的概念。規劃如下:本海上平台面積約為三~六百坪,承載量為四~六百人(依階段性建設),本平台除可抗風浪、平穩度高外,四週圍架設安全護欄確保安全;規劃有搭船碼頭、販賣處、服務人員休息區、寄物間、潛水預備室、海底景觀室、休憩區等。

1.海上平台主要遊區介紹:
a.潛水訓練預備室─全國第一座海上潛水訓練預備室
遊客上平台後須另付費遊憩本項目,遊客換裝後進入潛水區,領取個人潛水用具。聽取教練指示準備好潛水用具並穿戴好進入潛水訓練預備室,坐潛水椅練習潛水用具使用,熟練後沿潛水預備室之引導索逐步下至海底,與親漁區魚兒嬉戲,參觀海底沉船及天然珊瑚礁美景。
b. 海底景觀室
沿平台階梯可以自由下至海底觀景室,透過平台底玻璃窗可以看到窗外海底海生物及潛水區遊客遊憩情形。
2.休憩區:
平台設有休憩桌椅可以自由使用。自助餐吧檯中午及傍晚各出餐乙次,供遊客自由取用。平台另設有餐飲、魚苗、用品販售服務區,遊客在遊憩時間內可自由付費點用餐點,或購買魚苗放流。
3.週邊遊程:
a.海景環遊
凡是參加本遊憩活動者登船一律須穿著救生衣。從後灣港搭船碼頭登船,沿途欣賞海生館全景,至箱網及定置網區看漁事操作,觀賞海口沙漠、海灘景緻、四重溪及保力溪出海口、龜山全景後回後灣村碼頭。
b.海底漫步、公園區
遊客換裝至本區聽取教練說明,至棧橋逐步下至海面由教練戴上氧氣頭盔,沉至海底欣賞浮潛區人工養殖物及自然珊瑚礁等海底美景。結合浮潛區規劃海底尋寶活動增加遊憩參加意願及趣味。

澎湖海上養殖休閒平台的經營管理模式與蘇鼎原、楊建德所規劃之海上平台有些許的類似,兼包含箱網養殖體驗活動、海鱱美食品嘗、平台休憩區,都是強調漁業永續發展及觀光遊憩之需求。而經營概念是將原來的獵補漁業轉型成為資源管理式的放牧漁業。

不過也有差異之處,蘇鼎原認為海上平台應由政府主導,成為全村漁民共享之利益與責任。海上平台經營管理以使用者付費之精神,讓本地漁民皆成為「海上平台合作社」之一員,讓「海上平台合作社」有收益,以之用於對本地漁民之照顧。並對海上平台周邊海域進行漁業管理,及硬體設施之維護以達永續經營之目的。並聘任專業經理人展開營運,並將部份股權讓與本區漁(村)民認購,如此全民皆股東,人人皆有利可圖,更易維繫「恆春海上平台生產合作社」之向心力(蘇鼎原,2007)。而澎湖發展的海上養殖休閒平台,多為私人企業或社區自主團體發起,各家業者間的競爭是可想見的,同時政府也沒有主導權,所以其服務品質與經營模式有很大的差異性。不過在2008.11.24發佈「澎湖縣海上平台管理自治條例」後,政府則有強力監督之權利維持一定品質與數量。

資料來源:
1.蘇鼎原(2007),屏東縣海口地區海上平台規劃設計之研究,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楊建德(2005),海洋休閒漁業可行性之研究-以小琉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3.林顯水(2005),南部海洋環境與海域發展策略之研究─以車城鄉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