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魚市場永續經營之我見
文.陳建佑
前言
長久以來魚市場因具有「價格形成」、與「快速集中、分散貨品」等功能,故至今仍扮演漁產運銷過程中最具關鍵性的樞鈕角色。但隨著社會發展、冷藏、冷凍、物流技術之改進與普及,配合愈趨便捷交通運輸網等因素影響,其運銷方式朝向效率化、專業化演變;另受經濟自由化、國際化推波,與國人對漁貨品質需求日高等因素影響,該事業之營運已達企業化、商業化之經濟規模,同時吸引台塑等國內知名企業跨足投資經營大賣場、生鮮超市、養殖與低溫流通產業等,而其營運項目更包含由產至銷各階段,且在企業以高效率行政、流通、靈活資金調度、計畫性、主動積極等競爭優勢經營,正逐步衝擊、蠶食魚貨批發市場及其上、下游產業,使其市場營運日趨困難並呈萎縮、下滑趨勢。
綜觀百年來世界上仍存在延續的大企業屈指可數,究其共通之原因:以過去成功之經驗與制度,經營正或已變化之營運環境,簡而言之,即是「以不變應萬變」或「沉溺於過去無法突破舊有觀念、習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邁入新世紀的開始的同時,檢討過去(藉90年及過去市場年報資料統計,瞭解市場營運概況、績效)及透過企業常用的內外部經營環境分析,瞭解現在與未來趨勢,擬定「經營策略」及「發展核心競爭力」,永續經營魚市場。
魚市場營運現況
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分析是一項企業常用的經營環境分析的工具,作為擬定公司未來經營策略之參考依據。其中又分為外部環境分析(O/T分析,泛指所有對研
究對象具影響力、不可控制之外部環境,包含社會文化、經濟、科技、政治法律環境。)與內部環境分析(S/W分析,指可控制之內部條件,專指企業之(生)產、銷(售)、人(員及組織)、(研究)發(展)、財(產、資金運用管理)。),而分析時應從外部環境(O/T)分析開始。
一、外部環境(O/T)分析
二、內部(S/W)分析
未來發展策略
藉由前項表列式的市場營運環境分析,雖然現階段魚市場受時代潮流衝擊著,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說「魚市場絕非夕陽產業」,因為「在變化激烈的年代,也是充滿機會的年代」,只要瞭解產業之發展機會及潛在威脅,並體認到與民間一般專營或跨足經營之企業或通路商等之營運競爭
之利基與包袱,相信達到「魚市場永續經營目標」並不困難。
而為達到以上目標,必須先擬定發展策略。何謂策略呢?引用策略管理大師-司徒賢達之說法:「簡單的說策略就是1.你現在是什麼樣子?2.你希望未來變成什麼樣子?3.你如何從現在變成未來的樣子?」,從內外部分析各項因素,依下表排列成四個現象,可知道魚市場目前的處境究
竟如何,而魚市場、政府可據此擬訂發展策略。
一、市場(自身)發展策略
釐清市場營運宗旨,規劃短、中期營運目標,全力衝刺:
長期以來市場受法令限制、保護,已使市場經營者失去營運目標,員工隨波逐流,導致事業經營多淪為被動,等待魚貨主、承銷人進場交易經營每況愈下。
就事業體而言,經營者如無法提出明確的營運宗旨,猶如大海航行中的船沒有了舵,任由潮流飄盪最後消失、沉沒在廣大的大海裏,故任何一位想永續經營之經營者,必定有明確目標及營運宗旨,並讓所有員工清礎瞭解及遵循;相信只有不斷向目標前進,魚市場方能永續經營。
體認巨變的時代,適時創新求變:
因應社會變遷劇烈及政治、兩岸、科技、媒體之高度不可預測性,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天天都有新聞,時時都有狀況,每件新聞都具爆炸性、震憾性,每個狀況都是難題,但危機也是機會、轉機;而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市場惟有掌握及預測社會趨勢,不斷創新方能保持競爭優勢;也惟有求變、保持彈性、作好危機處理準備,方能隨時處理不可預測之狀況,達永續經營目標。
發展市場核心專長及學習型魚市場組織:
市場員工長年處理種類、規格不同、差異性大的各國各類水產品,累積對魚的認識、鮮度判斷、貯藏、處理、上下游流通管道等專業知識與經驗,正是發展知識經濟的基礎,亦為不可取代的專業技能-『核心專長(CoreCompetence)』,也正是其他企業擬跨入此產業最大之障礙,是故如何尊重專業及運用核心專長為基礎創造業(商)機,是政府及市場機經營者現階段及未來必需好好思考及落實之策略。
「知識經濟」是十年來美國的經濟發展獨占鰲頭之關鍵因素之一,既然市場之核心專長是對漁產品產銷各階段之知識與經驗,透過組織制度傳承及企業文化的影響,「發展學習型魚市場組織」,促使員工不斷的學習與改善,尤其是財務、會計專業課程之學習及人材培育,並藉由同業間
彼比分享、與異業合作時的經驗知識交流,發散、累積、創新專屬漁產運銷、交易知識,發展「魚市場知識經濟」。
做好時間、成本管理,善用整體資源,多角化經營事業、多功能利用魚市場:
各種產業均處於不平等環境中競爭,但時間是不可欠缺的共同資源,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不因人、事差異而不同,而自由化、國際化的競爭時代來臨,代表商機無處不在、稍縱即逝,是故善用市場整體資源,做好時間管理,提高經營效率、效益,是市場提昇競爭力之重點項目。
長期以來市場不以營利為目的,並逐漸養成事事求補助之心態,對經營毫無成本概念,其兼營其他業務多因虧損而結束,而此重大之弱點對於未來將朝企業化經營或與民間企業競爭之市場,無異是緣木求魚,故未來即便仍不以營利為目的經營,為使市場持續發揮應有的調節產銷、平穩物價功能,市場須培育財務專業人才,透過經算成本及財務管理經營企業。
而追求市場營運持續成長,而達到永續經營之目標,最常見的策略:1.擴大經營規模:藉由同業或異業之策略聯盟達成(受法令因素併購方式擴大規模較不可能);2.多角化經營:市場擁有大筆閒置資金、專才的員工及利用率偏低的寬敞場地與設備等優良經營環境,如能充分利用經營生鮮超市、低溫物流中心等相關行業,或辦理漁業相關休閒、教育、推廣的活動,除可增加市場收入及降低人工成本外,對人才之培育、經營企劃能力提昇均有正面之助益。
檢討工作流程及人力配置,提高市場營運效率:
市場工作以勞務性居多,為於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生鮮漁產品,需配置大量人力。然隨著社會進步快速發展,高額的人工成本,反倒成為阻礙市場成長及永續經營之最棘手難以克服的難關,故如何精簡用人、降低人事成本,卻又不降低服務水平,為目前經營者重要課題。
另就現有市場營運績效分析,市場單為面積或單位員工工作效益差異極大,顯示多數市場仍有改善空間。而改善方法首先必須從市場的作業流程及人員配置檢討及修正,做好工作合理化分析,設計標準化作業、簡化作業流程,設施(備)適當適時配置、物流及人員動線規劃、引進自動、商品、省力化設備,以提高市場營運績率及服務品質。
重視「環保」、「消保」,作好「品保」、「安保」綠色行銷:
重視「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是現在及未來的社會趨勢,故置於此雙保潮流的市場,自不能違逆此一消費觀念,如此才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優勢。而受產業特性影響,以往市場總讓人覺得環境髒亂、安全衛生欠佳之負面印象,至使高級魚貨顯少進入市場交易,而對照社會日益
重視雙保消費趨勢,勢將造成市場發展之絆腳石。
為達到雙保目標,必須先做到「品質服務保證」、「衛生安全保證」,而這正是目前市場較弱的一環,此係因經營者認為辦理該等業務均需增加人力資源及負擔,此論點在某一方面是正確的,但卻非必然的;因為綜觀國內外優良企業,莫不以做好「品質服務保證」、「衛生安全保證」為
第一要務,而該等付出、投資亦循環帶來企業更高營運績效,所以市場應於能力範圍內朝「品保」、「安保」綠色行銷經營。
截長補短發展同業、異業策略聯盟及整合上下游通路:
由市場現況可知,目前各市場分散各地且規模大小不一,偏遠或業務量小之市場因未達經濟規模經營不易,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大量的貿易商挾著充沛資金及國際行銷網路與高效率企業化經營,對國內市場、通路展開全面性出擊,相信中小型市場如不變通將難以抵抗而
迅速消失。
根據先進國外經驗可知,惟有擴大經營規模,市場方能永續經營。為此結合同業或異業策略聯盟,及向上下游整合之策略蘊釀而起,近來傳出市場經營者自發性籌組「中華民國魚市場經營管理發展協會」,擬整合現有通路及資源,互相截長補短共謀市場事業之發展,真是可喜可賀;然筆者在此呼籲,「策略聯盟絕非萬靈丹」,因為沒有良好的運作及協調機制,與領導能力強的主事者,進行前瞻性的規劃,將因缺乏「互信」與「分工」而瓦解,此一聯盟組織可能成為產業發展之毒藥。
善用資訊科技等技術與設備,提高市場競爭力:
「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於短短數十年間,已超越「蒸汽」所帶來的二次革命數百年的改變;現今之發展更是日新月異。而對任何產業而言,IT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已成為無法預測的外部環境,同時改變、打破以往常勝千古不變的經營鐵則及事業競爭基礎,並促使產業環境快速變遷到令人匪夷所思、不知所措之境界。
面對發展迅速之科技潮流,市場要永續經營,惟有順應潮流,應用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性及無可限量之發展性,以現有電腦拍賣、電腦資訊化的基礎上,整合市場資訊流、物流,發展遠端視訊拍賣,或結合異業之商流及金流發展企業對企業B2B或企業對顧客B2C的電子商務,強化現有通路及擴展新興通路。
另隨著加工、冷凍(藏)、物流技術不斷進步,省力化、自動化設備不斷推陳出新,都逐漸改變以勞力密集、販售貯藏生鮮漁產品之魚市場產業,如何運用新技術或結合各種自動化設備,達到省人、省力、高效能的工作效率,亦是市場提高競爭力方法之一。
注重員工與顧客滿意,功能化組織及活性化人事管理:
如前所述在法令的保護下多數市場未體認到消費導向、顧客至上時代的來臨,仍被動式經營且對於服務品質、顧客及員工滿意度更是鮮少在意,因此面臨多元化運銷之衝擊下,造成業績滑落、商機的流失;同時因服務品質未大幅提升,致顧客及員工滿意度欠佳,造成市場員工及產銷雙方與市場間之內外部對立,工作效率、效益大打折扣,甚至於88年間因調整市場管理費,引發抗爭情事發生。
鑒於市場、員工、顧客(產銷雙方)是三位一體是市場產業發展不可欠缺的鑽石組合,任何一方有問題將影響產業之發展,故追求共生共利目標亦需三方共同努力。故市場經營者應重新檢討及修訂人性化、權責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照顧員工生活、提高員工福利、薪津;同時一改過去與產銷雙方對立之模式,建立平等互惠的溝通機制,做好內部、外部、互動行銷,擴大產業規模。
市場組織架構之調整,應就「協調」及「控制」兩方面進行分析及劃分部門,依功能及任務彈性作扁平式或集權式編組及管理;而分工則以其「專長」及「(工作)流程」為基準,明訂各員基本工作事項準則,使之權責分明,同時設計彈性人事管理、現場管理制度,於第一時間內完善的方法,迅速處理各項例行及突發情事,避免糾紛、贏得信譽及發揮組織之最大效能。
二、小而能的政府,建構市場良好發展環境施政迫切性與產業發展目標及願景兼顧:
批發市場之營運兼顧到照顧漁民及消費大眾之施政目標,故適度的輔導及補助是必要的,但未來隨著經營主體之開放,其補助項目與補助程度,應審慎評估選擇。
隨著消費者及環保意識高漲及社會多元化發展,政府施政及政策之擬定往往受民意、意識所左右,或透經由溝通、協調而產生,但在國人及各級民意代表素養仍待提升前提下,近年來施政僅應付地方需求及迫切性,卻無法對遠程施政目標與願景作整體前瞻性思考,導致立意良好之政策因此變調,或因顧及一時的施政困境被迫停止等情事發生。以上外部環境的不變動及不確定感,已影響包括魚市場等各種產業向負面發展。古有名訓:「既見鴻毛,亦見輿薪」,政府施政更應如此,唯有-見樹又見林,兼顧迫切性及前瞻性之政府施政,方能醞育出良好且適合市場經營
發展之環境。
法令鬆綁,興利多於防弊:
1.批發市場朝民營化制度設計:推動批發市場民營化引入自由競爭的制度設計,允許合理利潤,朝公有民營或完全民營方向推動立法。但因市場體質與一般企業不同,在修訂時須先考量漁民及魚市場之權益。
2.開放經營主體之限制:因為法令對經營主體的嚴格限制,已產生『產業保護的負面效應』有必要鬆綁經營主體,朝經營權及所有權分開之制度設計,考量專業經理人制度等。
3.以區域效益及功能考量設置市場:依規定魚市場以每一個漁會區域各設一處,此規定過僵化也不合經濟規模及實際利益需求,應以逐漸形成之區
域生活圈規劃市場以符合實際需求。另除非有一定的營業規模,否則輔導轉型為集貨場或魚貨配送及推廣中心(兼營零售業務),不受交易法批發交易相關法規所規範。
4.允許產銷雙方及員工參與市場經營:批發市場的承銷人、供應人及員工與市場之經營績效息息相關,有必要讓以上三者擔任股東,允許其出資經營,參與經營決策,其中員工持股比率最好為15~20%,以調和勞資關係。
5.強化市場企業化經營,鼓勵多角化經營:就經營能力分析,相較一般企業,市場可資利用之資源高,但其效益及效能顯然偏低;此係因市場對日常各項管理有待改善,或部分不合適制度與既有習慣、既得利益影響整體效能之故。為此政府於制定法令及擬定政策時,應允許市場朝企業化經營追求合理利潤,並鼓勵市場多角化經營。
6.調整政府角色,減少干預:管理大師波特最新著作-波特看日本競爭力(CanJapan Compete?)一書中指出,曾經稱霸全球的日本經濟,如今卻陷入無止境之衰退,主要原因為無所不管的政府部會,過度保護及管制措施;及日本式管理缺少「策略」。而台灣對產業之輔導參考日本極多,為便於管理及促進發展,常給予過多的法令及政策上的保護或限制,致市場經營效能提升緩慢,難以因應多變的經營環境而不自覺。為迎向未來國際化及自由化趨勢,惟有輔導其提升競爭力,使其參與競爭環境中而自我成長,方能永續經營魚市場。持續投入基礎運銷設施、設備及基礎制度之整合及建立:
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電腦、電訊傳輸技術普遍應用在生活當中,相信結合產銷資訊、物流系統等專業分工,透過衛星、電腦、電話或電視電覽線等傳輸工具,發展遠端、跨區域看樣拍賣之交易新紀元,將在本(21)世紀來臨,如此未來全台灣地區僅須區域性規畫數個交易市場,以現有偏遠或小型市場則規畫為配送中心。惟檢討現階段漁產品之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資料交換)即編號條碼化、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之等基礎工作仍未規劃或落實,在科技環境為成熟前,貿然投入巨額經費
反而揠苗助長,無法得到該有之效能。為營造良質產業發展環境,科技基礎工作之建立及整合應列為優先辦理,並強制市場配合。
長久以來政府補助各地卸魚設施、冷凍(藏)設備、運搬車、拍賣場等基礎運銷設施確有其成效,惟常因考量社會、政治因素補助多雨露均霑,致無法達到施政之一致性,發揮之效果始終有限。但依前所述,市場擁有平穩物價、調解產銷之功能,亦即市場營運良莠,將直接或間接反映政府施政之成果,故即便在政府財政日益困難,預算逐年縮減情形下,對市場產業之補助或政策之輔導仍應持續,惟未來宜就前瞻性重點辦理,同時就區域漁產運銷發展考量,設立區域物流中心、配送點等,及輔導未達經營規模者裁撤或策略聯盟。
結語
市場要改變必須革新主觀之「既有觀念」,建立以「顧客」為導向之經營策略;另妥善處理「既得利益」產銷雙方等,提供機會均等、公平、公正、公開之交易場所;同時打破員工及產銷雙方之「既有習慣」,提升市場服務品質與效率高又收費合理之快速流動之交易環境等,如此市場之競爭力才能大幅提升,以因應快速變遷的產銷環境永續經營。
面對未來更多的多變複雜的經營環境,及邁入成熟期的魚市場產業,政府所扮演之角色須加以改變,由高高在上的「監督及管理者」、「教導或指導者」,轉換為產業之「支援者」、「產業間之協調者」。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達成改善5%目標是困難的,而改變30%反而是簡單」,此係因「轉念-從心做起」。故市場要永續經營,法令之檢討及修改當屬眾多改善之關鍵要素,惟有建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減少政府干預,促使市場體會及暴露現實激烈的競爭危機,逼迫市場覺醒並打從心裏由衷的改變,跳脫傳統的窠臼大刀闊斧的改革。而筆者也相信唯有如此,市場競爭力方能大幅提昇,並在未來占一席之地。
魚市場永續經營之我見
文.陳建佑
前言
長久以來魚市場因具有「價格形成」、與「快速集中、分散貨品」等功能,故至今仍扮演漁產運銷過程中最具關鍵性的樞鈕角色。但隨著社會發展、冷藏、冷凍、物流技術之改進與普及,配合愈趨便捷交通運輸網等因素影響,其運銷方式朝向效率化、專業化演變;另受經濟自由化、國際化推波,與國人對漁貨品質需求日高等因素影響,該事業之營運已達企業化、商業化之經濟規模,同時吸引台塑等國內知名企業跨足投資經營大賣場、生鮮超市、養殖與低溫流通產業等,而其營運項目更包含由產至銷各階段,且在企業以高效率行政、流通、靈活資金調度、計畫性、主動積極等競爭優勢經營,正逐步衝擊、蠶食魚貨批發市場及其上、下游產業,使其市場營運日趨困難並呈萎縮、下滑趨勢。
綜觀百年來世界上仍存在延續的大企業屈指可數,究其共通之原因:以過去成功之經驗與制度,經營正或已變化之營運環境,簡而言之,即是「以不變應萬變」或「沉溺於過去無法突破舊有觀念、習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邁入新世紀的開始的同時,檢討過去(藉90年及過去市場年報資料統計,瞭解市場營運概況、績效)及透過企業常用的內外部經營環境分析,瞭解現在與未來趨勢,擬定「經營策略」及「發展核心競爭力」,永續經營魚市場。
魚市場營運現況
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分析是一項企業常用的經營環境分析的工具,作為擬定公司未來經營策略之參考依據。其中又分為外部環境分析(O/T分析,泛指所有對研
究對象具影響力、不可控制之外部環境,包含社會文化、經濟、科技、政治法律環境。)與內部環境分析(S/W分析,指可控制之內部條件,專指企業之(生)產、銷(售)、人(員及組織)、(研究)發(展)、財(產、資金運用管理)。),而分析時應從外部環境(O/T)分析開始。
一、外部環境(O/T)分析
二、內部(S/W)分析
未來發展策略
藉由前項表列式的市場營運環境分析,雖然現階段魚市場受時代潮流衝擊著,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說「魚市場絕非夕陽產業」,因為「在變化激烈的年代,也是充滿機會的年代」,只要瞭解產業之發展機會及潛在威脅,並體認到與民間一般專營或跨足經營之企業或通路商等之營運競爭
之利基與包袱,相信達到「魚市場永續經營目標」並不困難。
而為達到以上目標,必須先擬定發展策略。何謂策略呢?引用策略管理大師-司徒賢達之說法:「簡單的說策略就是1.你現在是什麼樣子?2.你希望未來變成什麼樣子?3.你如何從現在變成未來的樣子?」,從內外部分析各項因素,依下表排列成四個現象,可知道魚市場目前的處境究
竟如何,而魚市場、政府可據此擬訂發展策略。
一、市場(自身)發展策略
釐清市場營運宗旨,規劃短、中期營運目標,全力衝刺:
長期以來市場受法令限制、保護,已使市場經營者失去營運目標,員工隨波逐流,導致事業經營多淪為被動,等待魚貨主、承銷人進場交易經營每況愈下。
就事業體而言,經營者如無法提出明確的營運宗旨,猶如大海航行中的船沒有了舵,任由潮流飄盪最後消失、沉沒在廣大的大海裏,故任何一位想永續經營之經營者,必定有明確目標及營運宗旨,並讓所有員工清礎瞭解及遵循;相信只有不斷向目標前進,魚市場方能永續經營。
體認巨變的時代,適時創新求變:
因應社會變遷劇烈及政治、兩岸、科技、媒體之高度不可預測性,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天天都有新聞,時時都有狀況,每件新聞都具爆炸性、震憾性,每個狀況都是難題,但危機也是機會、轉機;而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市場惟有掌握及預測社會趨勢,不斷創新方能保持競爭優勢;也惟有求變、保持彈性、作好危機處理準備,方能隨時處理不可預測之狀況,達永續經營目標。
發展市場核心專長及學習型魚市場組織:
市場員工長年處理種類、規格不同、差異性大的各國各類水產品,累積對魚的認識、鮮度判斷、貯藏、處理、上下游流通管道等專業知識與經驗,正是發展知識經濟的基礎,亦為不可取代的專業技能-『核心專長(CoreCompetence)』,也正是其他企業擬跨入此產業最大之障礙,是故如何尊重專業及運用核心專長為基礎創造業(商)機,是政府及市場機經營者現階段及未來必需好好思考及落實之策略。
「知識經濟」是十年來美國的經濟發展獨占鰲頭之關鍵因素之一,既然市場之核心專長是對漁產品產銷各階段之知識與經驗,透過組織制度傳承及企業文化的影響,「發展學習型魚市場組織」,促使員工不斷的學習與改善,尤其是財務、會計專業課程之學習及人材培育,並藉由同業間
彼比分享、與異業合作時的經驗知識交流,發散、累積、創新專屬漁產運銷、交易知識,發展「魚市場知識經濟」。
做好時間、成本管理,善用整體資源,多角化經營事業、多功能利用魚市場:
各種產業均處於不平等環境中競爭,但時間是不可欠缺的共同資源,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不因人、事差異而不同,而自由化、國際化的競爭時代來臨,代表商機無處不在、稍縱即逝,是故善用市場整體資源,做好時間管理,提高經營效率、效益,是市場提昇競爭力之重點項目。
長期以來市場不以營利為目的,並逐漸養成事事求補助之心態,對經營毫無成本概念,其兼營其他業務多因虧損而結束,而此重大之弱點對於未來將朝企業化經營或與民間企業競爭之市場,無異是緣木求魚,故未來即便仍不以營利為目的經營,為使市場持續發揮應有的調節產銷、平穩物價功能,市場須培育財務專業人才,透過經算成本及財務管理經營企業。
而追求市場營運持續成長,而達到永續經營之目標,最常見的策略:1.擴大經營規模:藉由同業或異業之策略聯盟達成(受法令因素併購方式擴大規模較不可能);2.多角化經營:市場擁有大筆閒置資金、專才的員工及利用率偏低的寬敞場地與設備等優良經營環境,如能充分利用經營生鮮超市、低溫物流中心等相關行業,或辦理漁業相關休閒、教育、推廣的活動,除可增加市場收入及降低人工成本外,對人才之培育、經營企劃能力提昇均有正面之助益。
檢討工作流程及人力配置,提高市場營運效率:
市場工作以勞務性居多,為於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生鮮漁產品,需配置大量人力。然隨著社會進步快速發展,高額的人工成本,反倒成為阻礙市場成長及永續經營之最棘手難以克服的難關,故如何精簡用人、降低人事成本,卻又不降低服務水平,為目前經營者重要課題。
另就現有市場營運績效分析,市場單為面積或單位員工工作效益差異極大,顯示多數市場仍有改善空間。而改善方法首先必須從市場的作業流程及人員配置檢討及修正,做好工作合理化分析,設計標準化作業、簡化作業流程,設施(備)適當適時配置、物流及人員動線規劃、引進自動、商品、省力化設備,以提高市場營運績率及服務品質。
重視「環保」、「消保」,作好「品保」、「安保」綠色行銷:
重視「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是現在及未來的社會趨勢,故置於此雙保潮流的市場,自不能違逆此一消費觀念,如此才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優勢。而受產業特性影響,以往市場總讓人覺得環境髒亂、安全衛生欠佳之負面印象,至使高級魚貨顯少進入市場交易,而對照社會日益
重視雙保消費趨勢,勢將造成市場發展之絆腳石。
為達到雙保目標,必須先做到「品質服務保證」、「衛生安全保證」,而這正是目前市場較弱的一環,此係因經營者認為辦理該等業務均需增加人力資源及負擔,此論點在某一方面是正確的,但卻非必然的;因為綜觀國內外優良企業,莫不以做好「品質服務保證」、「衛生安全保證」為
第一要務,而該等付出、投資亦循環帶來企業更高營運績效,所以市場應於能力範圍內朝「品保」、「安保」綠色行銷經營。
截長補短發展同業、異業策略聯盟及整合上下游通路:
由市場現況可知,目前各市場分散各地且規模大小不一,偏遠或業務量小之市場因未達經濟規模經營不易,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大量的貿易商挾著充沛資金及國際行銷網路與高效率企業化經營,對國內市場、通路展開全面性出擊,相信中小型市場如不變通將難以抵抗而
迅速消失。
根據先進國外經驗可知,惟有擴大經營規模,市場方能永續經營。為此結合同業或異業策略聯盟,及向上下游整合之策略蘊釀而起,近來傳出市場經營者自發性籌組「中華民國魚市場經營管理發展協會」,擬整合現有通路及資源,互相截長補短共謀市場事業之發展,真是可喜可賀;然筆者在此呼籲,「策略聯盟絕非萬靈丹」,因為沒有良好的運作及協調機制,與領導能力強的主事者,進行前瞻性的規劃,將因缺乏「互信」與「分工」而瓦解,此一聯盟組織可能成為產業發展之毒藥。
善用資訊科技等技術與設備,提高市場競爭力:
「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於短短數十年間,已超越「蒸汽」所帶來的二次革命數百年的改變;現今之發展更是日新月異。而對任何產業而言,IT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已成為無法預測的外部環境,同時改變、打破以往常勝千古不變的經營鐵則及事業競爭基礎,並促使產業環境快速變遷到令人匪夷所思、不知所措之境界。
面對發展迅速之科技潮流,市場要永續經營,惟有順應潮流,應用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性及無可限量之發展性,以現有電腦拍賣、電腦資訊化的基礎上,整合市場資訊流、物流,發展遠端視訊拍賣,或結合異業之商流及金流發展企業對企業B2B或企業對顧客B2C的電子商務,強化現有通路及擴展新興通路。
另隨著加工、冷凍(藏)、物流技術不斷進步,省力化、自動化設備不斷推陳出新,都逐漸改變以勞力密集、販售貯藏生鮮漁產品之魚市場產業,如何運用新技術或結合各種自動化設備,達到省人、省力、高效能的工作效率,亦是市場提高競爭力方法之一。
注重員工與顧客滿意,功能化組織及活性化人事管理:
如前所述在法令的保護下多數市場未體認到消費導向、顧客至上時代的來臨,仍被動式經營且對於服務品質、顧客及員工滿意度更是鮮少在意,因此面臨多元化運銷之衝擊下,造成業績滑落、商機的流失;同時因服務品質未大幅提升,致顧客及員工滿意度欠佳,造成市場員工及產銷雙方與市場間之內外部對立,工作效率、效益大打折扣,甚至於88年間因調整市場管理費,引發抗爭情事發生。
鑒於市場、員工、顧客(產銷雙方)是三位一體是市場產業發展不可欠缺的鑽石組合,任何一方有問題將影響產業之發展,故追求共生共利目標亦需三方共同努力。故市場經營者應重新檢討及修訂人性化、權責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照顧員工生活、提高員工福利、薪津;同時一改過去與產銷雙方對立之模式,建立平等互惠的溝通機制,做好內部、外部、互動行銷,擴大產業規模。
市場組織架構之調整,應就「協調」及「控制」兩方面進行分析及劃分部門,依功能及任務彈性作扁平式或集權式編組及管理;而分工則以其「專長」及「(工作)流程」為基準,明訂各員基本工作事項準則,使之權責分明,同時設計彈性人事管理、現場管理制度,於第一時間內完善的方法,迅速處理各項例行及突發情事,避免糾紛、贏得信譽及發揮組織之最大效能。
二、小而能的政府,建構市場良好發展環境施政迫切性與產業發展目標及願景兼顧:
批發市場之營運兼顧到照顧漁民及消費大眾之施政目標,故適度的輔導及補助是必要的,但未來隨著經營主體之開放,其補助項目與補助程度,應審慎評估選擇。
隨著消費者及環保意識高漲及社會多元化發展,政府施政及政策之擬定往往受民意、意識所左右,或透經由溝通、協調而產生,但在國人及各級民意代表素養仍待提升前提下,近年來施政僅應付地方需求及迫切性,卻無法對遠程施政目標與願景作整體前瞻性思考,導致立意良好之政策因此變調,或因顧及一時的施政困境被迫停止等情事發生。以上外部環境的不變動及不確定感,已影響包括魚市場等各種產業向負面發展。古有名訓:「既見鴻毛,亦見輿薪」,政府施政更應如此,唯有-見樹又見林,兼顧迫切性及前瞻性之政府施政,方能醞育出良好且適合市場經營
發展之環境。
法令鬆綁,興利多於防弊:
1.批發市場朝民營化制度設計:推動批發市場民營化引入自由競爭的制度設計,允許合理利潤,朝公有民營或完全民營方向推動立法。但因市場體質與一般企業不同,在修訂時須先考量漁民及魚市場之權益。
2.開放經營主體之限制:因為法令對經營主體的嚴格限制,已產生『產業保護的負面效應』有必要鬆綁經營主體,朝經營權及所有權分開之制度設計,考量專業經理人制度等。
3.以區域效益及功能考量設置市場:依規定魚市場以每一個漁會區域各設一處,此規定過僵化也不合經濟規模及實際利益需求,應以逐漸形成之區
域生活圈規劃市場以符合實際需求。另除非有一定的營業規模,否則輔導轉型為集貨場或魚貨配送及推廣中心(兼營零售業務),不受交易法批發交易相關法規所規範。
4.允許產銷雙方及員工參與市場經營:批發市場的承銷人、供應人及員工與市場之經營績效息息相關,有必要讓以上三者擔任股東,允許其出資經營,參與經營決策,其中員工持股比率最好為15~20%,以調和勞資關係。
5.強化市場企業化經營,鼓勵多角化經營:就經營能力分析,相較一般企業,市場可資利用之資源高,但其效益及效能顯然偏低;此係因市場對日常各項管理有待改善,或部分不合適制度與既有習慣、既得利益影響整體效能之故。為此政府於制定法令及擬定政策時,應允許市場朝企業化經營追求合理利潤,並鼓勵市場多角化經營。
6.調整政府角色,減少干預:管理大師波特最新著作-波特看日本競爭力(CanJapan Compete?)一書中指出,曾經稱霸全球的日本經濟,如今卻陷入無止境之衰退,主要原因為無所不管的政府部會,過度保護及管制措施;及日本式管理缺少「策略」。而台灣對產業之輔導參考日本極多,為便於管理及促進發展,常給予過多的法令及政策上的保護或限制,致市場經營效能提升緩慢,難以因應多變的經營環境而不自覺。為迎向未來國際化及自由化趨勢,惟有輔導其提升競爭力,使其參與競爭環境中而自我成長,方能永續經營魚市場。持續投入基礎運銷設施、設備及基礎制度之整合及建立:
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電腦、電訊傳輸技術普遍應用在生活當中,相信結合產銷資訊、物流系統等專業分工,透過衛星、電腦、電話或電視電覽線等傳輸工具,發展遠端、跨區域看樣拍賣之交易新紀元,將在本(21)世紀來臨,如此未來全台灣地區僅須區域性規畫數個交易市場,以現有偏遠或小型市場則規畫為配送中心。惟檢討現階段漁產品之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資料交換)即編號條碼化、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之等基礎工作仍未規劃或落實,在科技環境為成熟前,貿然投入巨額經費
反而揠苗助長,無法得到該有之效能。為營造良質產業發展環境,科技基礎工作之建立及整合應列為優先辦理,並強制市場配合。
長久以來政府補助各地卸魚設施、冷凍(藏)設備、運搬車、拍賣場等基礎運銷設施確有其成效,惟常因考量社會、政治因素補助多雨露均霑,致無法達到施政之一致性,發揮之效果始終有限。但依前所述,市場擁有平穩物價、調解產銷之功能,亦即市場營運良莠,將直接或間接反映政府施政之成果,故即便在政府財政日益困難,預算逐年縮減情形下,對市場產業之補助或政策之輔導仍應持續,惟未來宜就前瞻性重點辦理,同時就區域漁產運銷發展考量,設立區域物流中心、配送點等,及輔導未達經營規模者裁撤或策略聯盟。
結語
市場要改變必須革新主觀之「既有觀念」,建立以「顧客」為導向之經營策略;另妥善處理「既得利益」產銷雙方等,提供機會均等、公平、公正、公開之交易場所;同時打破員工及產銷雙方之「既有習慣」,提升市場服務品質與效率高又收費合理之快速流動之交易環境等,如此市場之競爭力才能大幅提升,以因應快速變遷的產銷環境永續經營。
面對未來更多的多變複雜的經營環境,及邁入成熟期的魚市場產業,政府所扮演之角色須加以改變,由高高在上的「監督及管理者」、「教導或指導者」,轉換為產業之「支援者」、「產業間之協調者」。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達成改善5%目標是困難的,而改變30%反而是簡單」,此係因「轉念-從心做起」。故市場要永續經營,法令之檢討及修改當屬眾多改善之關鍵要素,惟有建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減少政府干預,促使市場體會及暴露現實激烈的競爭危機,逼迫市場覺醒並打從心裏由衷的改變,跳脫傳統的窠臼大刀闊斧的改革。而筆者也相信唯有如此,市場競爭力方能大幅提昇,並在未來占一席之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