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Malaysia Sipadan Diving--世界潛水天堂
大馬南部海岸線地處溫暖的印度洋海域,向來以多采多姿的海底世界名聞遐邇,生動絕美的海底景觀,持續帶給潛客置身天堂般的真實感受。而沙巴位於赤道與北緯10度間的無風帶,坐擁西伯里斯海與南中國海,終年溫暖平穩的洋流孕育了千變萬化的海洋生物。
位於沙巴東南側的西巴丹島(Palau Sipadan):美景有如遺落人間仙境,世界潛水雜誌及潛客公認一生中必造訪的潛水天堂,位處溫暖的印度洋心臟,清澈如鏡的海水,峭壁岩礁的地貌景觀,吸引了千萬種的海洋生物匯集於此,海底下有數十隻鎮島之寶─大型海龜,運氣佳更可親眼目睹無攻擊性的鎚頭鯊和礁鯊。
為了用力行銷馬來西亞多采多姿的海底世界,馬來西亞觀光局在2009/3/21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舉辦「潛進大馬,馬來西亞潛水樂」說明會,全力發展潛水行程與生態旅遊。
我想澎湖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只要做好生態保護工作,並秉持永續經營的理念,相信澎湖也能像馬來西亞的Sipadan一樣,成為全世界愛好潛水者的天堂。
觀光所一甲 林明德
來源: 1.youtbe網站 2.卡優新聞網2009/03/13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臺灣319鄉鎮深度旅遊,體驗休閒漁業新價值
臺灣319鄉鎮深度旅遊,體驗休閒漁業新價值
文圖 / 何立德(臺灣休閒漁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自從政府實施週休二日後,臺灣就正式邁入了『新休閒時代』。為了在週休二日能真正享受到歡樂時光,不管是選擇郊外的遠足踏青、下榻旅館飯店,還是選擇輕鬆放逐自己的心情,以“Do Nothing”的自由方式,悠閒遊走於海岸與鄉村間,已成為現代人選擇的度假方式。而若要讓自己的假期過得更精采、充實且經濟,就需要用心去尋找更具有知性及感性的遊程才能如願以償。筆者這次特別推薦另外一種以鄉村生活帶出的『體驗』旅遊,也是一種更知性及感性的新度假方式,除可一圓現代人的田園大夢外,同時還可更進一步認識咱們臺灣的『好山、好水、好人情』。
「鄉村體驗」深度旅遊,認識臺灣319鄉鎮
簡單的說,若能藉由臺灣各地的主題鄉村活動或是慶典的塑造,透過專業或是生活化的解說服務,並以輕鬆的導覽及旅遊體驗等的安排方式,就能讓遊客進一步認識臺灣319鄉的鄉鎮文化特色。此外,藉由各地鄉鎮的主題節慶活動或是農特產品的引領,讓國內外旅遊者很快就能深度體驗當地風土民情,感受不同的區域環境特色,並對當地有深刻的熟識與了解,進而產生濃厚的鄉土情誼,這就是「鄉村體驗」的最大吸引力。而在鄉村體驗旅遊方面,可以安排設計親子田園活動、鄉村民宿體驗、漁村美食品嚐、休閒漁業活動體驗、山林踏青及生態導覽等,每樣都具有不同的經營特色,可讓遊客自在悠遊的認識鄉村。
旅遊兼顧生態、環保、社區
一個鄉村環境要做到優質化,達到適合旅遊的環境,需要社區本身具備獨特之處。除了要具備好山、好水的美麗山林環境外,更需要「好人文」的搭配,才能真正凸顯出優良的旅遊特質。現在放眼看到各地鄉村經營環境,常因遊客人潮急速增加,造成旅遊產業過度興盛而使品質變調,也因為商業機能快速成長後而忘了鄉下那種最真誠的接待方式,這真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所以遊客在享受優質鄉村旅遊環境時,其實都需要以一顆關懷及尊重的心來體驗當地,更須以「社區營造」價值,讓旅遊多點「社區溫情」。
就社區旅遊整體規劃而言, 目前在農委會的精選下已有十大經典農漁村及休閒農業區;另在觀光局的輔導下也有很多社區旅遊的聚落,以及文建會大力保留的文化聚落及社區深度文化之旅等,都是「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凝聚,輔以「共同營造」,並以「社區關懷」為發展軸心,搭配「環境保護、回饋社區」概念來共同經營。所以在社區中,嘗試以訓練導覽員來整合社區,結合當地產業策略聯盟來提昇服務品質,讓社區以「永續經營」概念來協助地方產業的發展,再配合當地環境特色來塑造主題文化活動,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用心,才能擁有一片旅遊社區的藍天。其實,社區這樣的經營精神,反倒容易讓遊客感染到當地自然的氣息,就如「南投桃米社區青蛙生態村」、「宜蘭珍珠社區的稻草工藝」、「花蓮光復馬太鞍社區」等社區旅遊,都是以溫情意識出發,讓來訪遊客產生認同社區的態度,多一分感受,就能一起為關懷社區多盡一分心力,更能觸動遊客感恩的心,而獲得遊客的認同。
「民宿式旅遊」逐漸蔚為風潮
對都市的上班族來說,每天在喧擾的環境中,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恆常的生活定律,所以在假期裡,總想利用難得的悠閒時光,換個生活方式感受一下。尤其是在都會過膩了朝九晚五的忙碌生活,更是想找個空間轉換心情,或是找個知心朋友聊聊天,其中遊山玩水就是最好的自然度假方式。但是這種度假方式,並不適用於每個地區,而是需要在鄉村營造出優質的生活環境後,才能開始孕育產生。而且體驗式旅遊是屬於較知性、感性的度假方式,通常是透過當地的文化工作者,或是休閒農場、主題民宿以及導覽人員活動規劃導引等的介紹,才能深度認識當地好山好水的自然環境,讓遊客在最短的時間認識及熟識當地。因此,遊客在當地第一位認識的好朋友,常常是導覽員,這也是讓遊客最容易滿足與樂而忘返的原因。
目前臺灣鄉村民宿的型態依不同鄉鎮區域,各有不同的經營型態,包括山林農村型、山地部落聚落型、客家庄文化型、休閒農牧場體驗型、懷舊老街古厝型及休閒漁港漁村型等,皆有不同的經營主題特色,更有不同的鄉村環境及天然資源運用。就以金瓜石雲山水為例,它座落於金瓜石石山社區中,是一棟古樸的建築體,建材為樸拙的石頭,一如主人堅實樸拙的個性。一入內彷彿時光倒流,沒塗水泥的紅砌牆、紅漆方形的木桌,及牆上掛滿昔日礦工採礦所使用的煤油燈、安全帽等採礦器具,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而二、三、四樓更有礦區文物及古老照片展示,還有房間的傳統家具、民俗藝品等收藏,非常具有特色。另外,古意質樸的「金瓜石的家」、獨立溫馨的「樹屋」、「山水庭園」等,亦是由主人家投入心力整修而成的老房子,期望能讓更多人體會金瓜石這座浪漫、多情又溫馨的山城。而誠懇、熱情的主人更會為遊客放上一段懷舊幻燈片,簡介金瓜石的歷史後,再帶他們一步一腳印踏上昔日繁華的古街、廢棄的礦區、煙管、基隆山、茶壺山..,晚上則是提燈籠、做芋圓,讓遊客在民宿裡,實實在在感受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這就是體驗當地人文的最佳方式;其他還有很多型態的民宿環境,包括以花東縱谷自然風光的池上玉蟾園搭配有機農園及陶藝,以及鹿野連記茶園的生活茶藝搭配龍田社區的蝴蝶保育等,這都是可讓遊客用心去發掘的好民宿。
文圖 / 何立德(臺灣休閒漁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自從政府實施週休二日後,臺灣就正式邁入了『新休閒時代』。為了在週休二日能真正享受到歡樂時光,不管是選擇郊外的遠足踏青、下榻旅館飯店,還是選擇輕鬆放逐自己的心情,以“Do Nothing”的自由方式,悠閒遊走於海岸與鄉村間,已成為現代人選擇的度假方式。而若要讓自己的假期過得更精采、充實且經濟,就需要用心去尋找更具有知性及感性的遊程才能如願以償。筆者這次特別推薦另外一種以鄉村生活帶出的『體驗』旅遊,也是一種更知性及感性的新度假方式,除可一圓現代人的田園大夢外,同時還可更進一步認識咱們臺灣的『好山、好水、好人情』。
「鄉村體驗」深度旅遊,認識臺灣319鄉鎮
簡單的說,若能藉由臺灣各地的主題鄉村活動或是慶典的塑造,透過專業或是生活化的解說服務,並以輕鬆的導覽及旅遊體驗等的安排方式,就能讓遊客進一步認識臺灣319鄉的鄉鎮文化特色。此外,藉由各地鄉鎮的主題節慶活動或是農特產品的引領,讓國內外旅遊者很快就能深度體驗當地風土民情,感受不同的區域環境特色,並對當地有深刻的熟識與了解,進而產生濃厚的鄉土情誼,這就是「鄉村體驗」的最大吸引力。而在鄉村體驗旅遊方面,可以安排設計親子田園活動、鄉村民宿體驗、漁村美食品嚐、休閒漁業活動體驗、山林踏青及生態導覽等,每樣都具有不同的經營特色,可讓遊客自在悠遊的認識鄉村。
旅遊兼顧生態、環保、社區
一個鄉村環境要做到優質化,達到適合旅遊的環境,需要社區本身具備獨特之處。除了要具備好山、好水的美麗山林環境外,更需要「好人文」的搭配,才能真正凸顯出優良的旅遊特質。現在放眼看到各地鄉村經營環境,常因遊客人潮急速增加,造成旅遊產業過度興盛而使品質變調,也因為商業機能快速成長後而忘了鄉下那種最真誠的接待方式,這真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所以遊客在享受優質鄉村旅遊環境時,其實都需要以一顆關懷及尊重的心來體驗當地,更須以「社區營造」價值,讓旅遊多點「社區溫情」。
就社區旅遊整體規劃而言, 目前在農委會的精選下已有十大經典農漁村及休閒農業區;另在觀光局的輔導下也有很多社區旅遊的聚落,以及文建會大力保留的文化聚落及社區深度文化之旅等,都是「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凝聚,輔以「共同營造」,並以「社區關懷」為發展軸心,搭配「環境保護、回饋社區」概念來共同經營。所以在社區中,嘗試以訓練導覽員來整合社區,結合當地產業策略聯盟來提昇服務品質,讓社區以「永續經營」概念來協助地方產業的發展,再配合當地環境特色來塑造主題文化活動,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用心,才能擁有一片旅遊社區的藍天。其實,社區這樣的經營精神,反倒容易讓遊客感染到當地自然的氣息,就如「南投桃米社區青蛙生態村」、「宜蘭珍珠社區的稻草工藝」、「花蓮光復馬太鞍社區」等社區旅遊,都是以溫情意識出發,讓來訪遊客產生認同社區的態度,多一分感受,就能一起為關懷社區多盡一分心力,更能觸動遊客感恩的心,而獲得遊客的認同。
「民宿式旅遊」逐漸蔚為風潮
對都市的上班族來說,每天在喧擾的環境中,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恆常的生活定律,所以在假期裡,總想利用難得的悠閒時光,換個生活方式感受一下。尤其是在都會過膩了朝九晚五的忙碌生活,更是想找個空間轉換心情,或是找個知心朋友聊聊天,其中遊山玩水就是最好的自然度假方式。但是這種度假方式,並不適用於每個地區,而是需要在鄉村營造出優質的生活環境後,才能開始孕育產生。而且體驗式旅遊是屬於較知性、感性的度假方式,通常是透過當地的文化工作者,或是休閒農場、主題民宿以及導覽人員活動規劃導引等的介紹,才能深度認識當地好山好水的自然環境,讓遊客在最短的時間認識及熟識當地。因此,遊客在當地第一位認識的好朋友,常常是導覽員,這也是讓遊客最容易滿足與樂而忘返的原因。
目前臺灣鄉村民宿的型態依不同鄉鎮區域,各有不同的經營型態,包括山林農村型、山地部落聚落型、客家庄文化型、休閒農牧場體驗型、懷舊老街古厝型及休閒漁港漁村型等,皆有不同的經營主題特色,更有不同的鄉村環境及天然資源運用。就以金瓜石雲山水為例,它座落於金瓜石石山社區中,是一棟古樸的建築體,建材為樸拙的石頭,一如主人堅實樸拙的個性。一入內彷彿時光倒流,沒塗水泥的紅砌牆、紅漆方形的木桌,及牆上掛滿昔日礦工採礦所使用的煤油燈、安全帽等採礦器具,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而二、三、四樓更有礦區文物及古老照片展示,還有房間的傳統家具、民俗藝品等收藏,非常具有特色。另外,古意質樸的「金瓜石的家」、獨立溫馨的「樹屋」、「山水庭園」等,亦是由主人家投入心力整修而成的老房子,期望能讓更多人體會金瓜石這座浪漫、多情又溫馨的山城。而誠懇、熱情的主人更會為遊客放上一段懷舊幻燈片,簡介金瓜石的歷史後,再帶他們一步一腳印踏上昔日繁華的古街、廢棄的礦區、煙管、基隆山、茶壺山..,晚上則是提燈籠、做芋圓,讓遊客在民宿裡,實實在在感受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這就是體驗當地人文的最佳方式;其他還有很多型態的民宿環境,包括以花東縱谷自然風光的池上玉蟾園搭配有機農園及陶藝,以及鹿野連記茶園的生活茶藝搭配龍田社區的蝴蝶保育等,這都是可讓遊客用心去發掘的好民宿。
休閒漁業體驗漁村風情
為了讓遊客能深入鄉村當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安排DIY體驗遊程,就目前臺灣有319鄉鎮,每個鄉鎮皆有不同的主題風味,尤其是在海邊的小鎮,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活方式,透過適當的體驗安排,就可以讓遊客有不同的感受。在臺灣漁村的休閒漁業部分,可以旅遊服務或是特色餐廳方式導入,先以導覽解說或是風味餐為主要發展產業,再以海洋及漁業為主題串聯海岸間各型體驗活動,包括搭船夜釣、海鮮美食及海岸生態觀察等,讓遊客可以透過休閒漁業的活動規劃,更貼近漁村,體驗漁村的風情;或全家或是親子同遊,同享搭船出海遊玩及體驗漁村的樂趣。在西部海岸線上,新竹南寮漁港「海岸風情」藝術咖啡館就是最佳的漁村典範。在新竹區漁會家政指導員的引領下,一群受過漁村志工、導覽及經營管理的專業課程培訓的媽媽們,種下了熱情服務的快樂種子,開始扮演起漁村經濟人的角色。這群漁村家政班的夢幻組合,透過漁村主題藝術餐廳,將漁港風情呈現出來;同時用海鮮風味料理來擄獲遊客的心,再以熱情的解說服務態度對待來訪遊客,讓所有的遊客都會駐足在店裡良久,這就是休閒漁業在地經營的最佳典範。
趕快來一趟優質的漁村體驗旅程
記得,來到鄉下體驗時,並非僅僅享受鄉下的空間而已,還要仔細觀賞鄉村裡的一草一木,親身體驗整個鄉村營造的生態環境,並與當地朋友們親切互動,在旅行過程中,這些都是很特別的經驗。所以,只要你準備好了要到鄉村來,請記得需要有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感謝及多一些情感交流,就能快樂的共同相處,就如同拜訪自己好朋友一般的自然就可以。另外,有些鄉鎮通常交通偏遠或納客量不多,需要事先提早預約安排食宿。所以,只要事先與當地或是民宿主人有很好的溝通及互動,皆能透過鄉村體驗而得到一個很特別、很輕鬆的度假生活體驗遊程。心動不如行動,趕快安排一趟特別的優質漁村體驗旅程吧,成為漁村典範。
為了讓遊客能深入鄉村當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安排DIY體驗遊程,就目前臺灣有319鄉鎮,每個鄉鎮皆有不同的主題風味,尤其是在海邊的小鎮,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活方式,透過適當的體驗安排,就可以讓遊客有不同的感受。在臺灣漁村的休閒漁業部分,可以旅遊服務或是特色餐廳方式導入,先以導覽解說或是風味餐為主要發展產業,再以海洋及漁業為主題串聯海岸間各型體驗活動,包括搭船夜釣、海鮮美食及海岸生態觀察等,讓遊客可以透過休閒漁業的活動規劃,更貼近漁村,體驗漁村的風情;或全家或是親子同遊,同享搭船出海遊玩及體驗漁村的樂趣。在西部海岸線上,新竹南寮漁港「海岸風情」藝術咖啡館就是最佳的漁村典範。在新竹區漁會家政指導員的引領下,一群受過漁村志工、導覽及經營管理的專業課程培訓的媽媽們,種下了熱情服務的快樂種子,開始扮演起漁村經濟人的角色。這群漁村家政班的夢幻組合,透過漁村主題藝術餐廳,將漁港風情呈現出來;同時用海鮮風味料理來擄獲遊客的心,再以熱情的解說服務態度對待來訪遊客,讓所有的遊客都會駐足在店裡良久,這就是休閒漁業在地經營的最佳典範。
趕快來一趟優質的漁村體驗旅程
記得,來到鄉下體驗時,並非僅僅享受鄉下的空間而已,還要仔細觀賞鄉村裡的一草一木,親身體驗整個鄉村營造的生態環境,並與當地朋友們親切互動,在旅行過程中,這些都是很特別的經驗。所以,只要你準備好了要到鄉村來,請記得需要有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感謝及多一些情感交流,就能快樂的共同相處,就如同拜訪自己好朋友一般的自然就可以。另外,有些鄉鎮通常交通偏遠或納客量不多,需要事先提早預約安排食宿。所以,只要事先與當地或是民宿主人有很好的溝通及互動,皆能透過鄉村體驗而得到一個很特別、很輕鬆的度假生活體驗遊程。心動不如行動,趕快安排一趟特別的優質漁村體驗旅程吧,成為漁村典範。
魚市場永續經營之我見
專題報導
魚市場永續經營之我見
文.陳建佑
前言
長久以來魚市場因具有「價格形成」、與「快速集中、分散貨品」等功能,故至今仍扮演漁產運銷過程中最具關鍵性的樞鈕角色。但隨著社會發展、冷藏、冷凍、物流技術之改進與普及,配合愈趨便捷交通運輸網等因素影響,其運銷方式朝向效率化、專業化演變;另受經濟自由化、國際化推波,與國人對漁貨品質需求日高等因素影響,該事業之營運已達企業化、商業化之經濟規模,同時吸引台塑等國內知名企業跨足投資經營大賣場、生鮮超市、養殖與低溫流通產業等,而其營運項目更包含由產至銷各階段,且在企業以高效率行政、流通、靈活資金調度、計畫性、主動積極等競爭優勢經營,正逐步衝擊、蠶食魚貨批發市場及其上、下游產業,使其市場營運日趨困難並呈萎縮、下滑趨勢。
綜觀百年來世界上仍存在延續的大企業屈指可數,究其共通之原因:以過去成功之經驗與制度,經營正或已變化之營運環境,簡而言之,即是「以不變應萬變」或「沉溺於過去無法突破舊有觀念、習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邁入新世紀的開始的同時,檢討過去(藉90年及過去市場年報資料統計,瞭解市場營運概況、績效)及透過企業常用的內外部經營環境分析,瞭解現在與未來趨勢,擬定「經營策略」及「發展核心競爭力」,永續經營魚市場。
魚市場營運現況
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分析是一項企業常用的經營環境分析的工具,作為擬定公司未來經營策略之參考依據。其中又分為外部環境分析(O/T分析,泛指所有對研
究對象具影響力、不可控制之外部環境,包含社會文化、經濟、科技、政治法律環境。)與內部環境分析(S/W分析,指可控制之內部條件,專指企業之(生)產、銷(售)、人(員及組織)、(研究)發(展)、財(產、資金運用管理)。),而分析時應從外部環境(O/T)分析開始。
一、外部環境(O/T)分析
二、內部(S/W)分析
未來發展策略
藉由前項表列式的市場營運環境分析,雖然現階段魚市場受時代潮流衝擊著,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說「魚市場絕非夕陽產業」,因為「在變化激烈的年代,也是充滿機會的年代」,只要瞭解產業之發展機會及潛在威脅,並體認到與民間一般專營或跨足經營之企業或通路商等之營運競爭
之利基與包袱,相信達到「魚市場永續經營目標」並不困難。
而為達到以上目標,必須先擬定發展策略。何謂策略呢?引用策略管理大師-司徒賢達之說法:「簡單的說策略就是1.你現在是什麼樣子?2.你希望未來變成什麼樣子?3.你如何從現在變成未來的樣子?」,從內外部分析各項因素,依下表排列成四個現象,可知道魚市場目前的處境究
竟如何,而魚市場、政府可據此擬訂發展策略。
一、市場(自身)發展策略
釐清市場營運宗旨,規劃短、中期營運目標,全力衝刺:
長期以來市場受法令限制、保護,已使市場經營者失去營運目標,員工隨波逐流,導致事業經營多淪為被動,等待魚貨主、承銷人進場交易經營每況愈下。
就事業體而言,經營者如無法提出明確的營運宗旨,猶如大海航行中的船沒有了舵,任由潮流飄盪最後消失、沉沒在廣大的大海裏,故任何一位想永續經營之經營者,必定有明確目標及營運宗旨,並讓所有員工清礎瞭解及遵循;相信只有不斷向目標前進,魚市場方能永續經營。
體認巨變的時代,適時創新求變:
因應社會變遷劇烈及政治、兩岸、科技、媒體之高度不可預測性,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天天都有新聞,時時都有狀況,每件新聞都具爆炸性、震憾性,每個狀況都是難題,但危機也是機會、轉機;而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市場惟有掌握及預測社會趨勢,不斷創新方能保持競爭優勢;也惟有求變、保持彈性、作好危機處理準備,方能隨時處理不可預測之狀況,達永續經營目標。
發展市場核心專長及學習型魚市場組織:
市場員工長年處理種類、規格不同、差異性大的各國各類水產品,累積對魚的認識、鮮度判斷、貯藏、處理、上下游流通管道等專業知識與經驗,正是發展知識經濟的基礎,亦為不可取代的專業技能-『核心專長(CoreCompetence)』,也正是其他企業擬跨入此產業最大之障礙,是故如何尊重專業及運用核心專長為基礎創造業(商)機,是政府及市場機經營者現階段及未來必需好好思考及落實之策略。
「知識經濟」是十年來美國的經濟發展獨占鰲頭之關鍵因素之一,既然市場之核心專長是對漁產品產銷各階段之知識與經驗,透過組織制度傳承及企業文化的影響,「發展學習型魚市場組織」,促使員工不斷的學習與改善,尤其是財務、會計專業課程之學習及人材培育,並藉由同業間
彼比分享、與異業合作時的經驗知識交流,發散、累積、創新專屬漁產運銷、交易知識,發展「魚市場知識經濟」。
做好時間、成本管理,善用整體資源,多角化經營事業、多功能利用魚市場:
各種產業均處於不平等環境中競爭,但時間是不可欠缺的共同資源,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不因人、事差異而不同,而自由化、國際化的競爭時代來臨,代表商機無處不在、稍縱即逝,是故善用市場整體資源,做好時間管理,提高經營效率、效益,是市場提昇競爭力之重點項目。
長期以來市場不以營利為目的,並逐漸養成事事求補助之心態,對經營毫無成本概念,其兼營其他業務多因虧損而結束,而此重大之弱點對於未來將朝企業化經營或與民間企業競爭之市場,無異是緣木求魚,故未來即便仍不以營利為目的經營,為使市場持續發揮應有的調節產銷、平穩物價功能,市場須培育財務專業人才,透過經算成本及財務管理經營企業。
而追求市場營運持續成長,而達到永續經營之目標,最常見的策略:1.擴大經營規模:藉由同業或異業之策略聯盟達成(受法令因素併購方式擴大規模較不可能);2.多角化經營:市場擁有大筆閒置資金、專才的員工及利用率偏低的寬敞場地與設備等優良經營環境,如能充分利用經營生鮮超市、低溫物流中心等相關行業,或辦理漁業相關休閒、教育、推廣的活動,除可增加市場收入及降低人工成本外,對人才之培育、經營企劃能力提昇均有正面之助益。
檢討工作流程及人力配置,提高市場營運效率:
市場工作以勞務性居多,為於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生鮮漁產品,需配置大量人力。然隨著社會進步快速發展,高額的人工成本,反倒成為阻礙市場成長及永續經營之最棘手難以克服的難關,故如何精簡用人、降低人事成本,卻又不降低服務水平,為目前經營者重要課題。
另就現有市場營運績效分析,市場單為面積或單位員工工作效益差異極大,顯示多數市場仍有改善空間。而改善方法首先必須從市場的作業流程及人員配置檢討及修正,做好工作合理化分析,設計標準化作業、簡化作業流程,設施(備)適當適時配置、物流及人員動線規劃、引進自動、商品、省力化設備,以提高市場營運績率及服務品質。
重視「環保」、「消保」,作好「品保」、「安保」綠色行銷:
重視「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是現在及未來的社會趨勢,故置於此雙保潮流的市場,自不能違逆此一消費觀念,如此才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優勢。而受產業特性影響,以往市場總讓人覺得環境髒亂、安全衛生欠佳之負面印象,至使高級魚貨顯少進入市場交易,而對照社會日益
重視雙保消費趨勢,勢將造成市場發展之絆腳石。
為達到雙保目標,必須先做到「品質服務保證」、「衛生安全保證」,而這正是目前市場較弱的一環,此係因經營者認為辦理該等業務均需增加人力資源及負擔,此論點在某一方面是正確的,但卻非必然的;因為綜觀國內外優良企業,莫不以做好「品質服務保證」、「衛生安全保證」為
第一要務,而該等付出、投資亦循環帶來企業更高營運績效,所以市場應於能力範圍內朝「品保」、「安保」綠色行銷經營。
截長補短發展同業、異業策略聯盟及整合上下游通路:
由市場現況可知,目前各市場分散各地且規模大小不一,偏遠或業務量小之市場因未達經濟規模經營不易,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大量的貿易商挾著充沛資金及國際行銷網路與高效率企業化經營,對國內市場、通路展開全面性出擊,相信中小型市場如不變通將難以抵抗而
迅速消失。
根據先進國外經驗可知,惟有擴大經營規模,市場方能永續經營。為此結合同業或異業策略聯盟,及向上下游整合之策略蘊釀而起,近來傳出市場經營者自發性籌組「中華民國魚市場經營管理發展協會」,擬整合現有通路及資源,互相截長補短共謀市場事業之發展,真是可喜可賀;然筆者在此呼籲,「策略聯盟絕非萬靈丹」,因為沒有良好的運作及協調機制,與領導能力強的主事者,進行前瞻性的規劃,將因缺乏「互信」與「分工」而瓦解,此一聯盟組織可能成為產業發展之毒藥。
善用資訊科技等技術與設備,提高市場競爭力:
「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於短短數十年間,已超越「蒸汽」所帶來的二次革命數百年的改變;現今之發展更是日新月異。而對任何產業而言,IT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已成為無法預測的外部環境,同時改變、打破以往常勝千古不變的經營鐵則及事業競爭基礎,並促使產業環境快速變遷到令人匪夷所思、不知所措之境界。
面對發展迅速之科技潮流,市場要永續經營,惟有順應潮流,應用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性及無可限量之發展性,以現有電腦拍賣、電腦資訊化的基礎上,整合市場資訊流、物流,發展遠端視訊拍賣,或結合異業之商流及金流發展企業對企業B2B或企業對顧客B2C的電子商務,強化現有通路及擴展新興通路。
另隨著加工、冷凍(藏)、物流技術不斷進步,省力化、自動化設備不斷推陳出新,都逐漸改變以勞力密集、販售貯藏生鮮漁產品之魚市場產業,如何運用新技術或結合各種自動化設備,達到省人、省力、高效能的工作效率,亦是市場提高競爭力方法之一。
注重員工與顧客滿意,功能化組織及活性化人事管理:
如前所述在法令的保護下多數市場未體認到消費導向、顧客至上時代的來臨,仍被動式經營且對於服務品質、顧客及員工滿意度更是鮮少在意,因此面臨多元化運銷之衝擊下,造成業績滑落、商機的流失;同時因服務品質未大幅提升,致顧客及員工滿意度欠佳,造成市場員工及產銷雙方與市場間之內外部對立,工作效率、效益大打折扣,甚至於88年間因調整市場管理費,引發抗爭情事發生。
鑒於市場、員工、顧客(產銷雙方)是三位一體是市場產業發展不可欠缺的鑽石組合,任何一方有問題將影響產業之發展,故追求共生共利目標亦需三方共同努力。故市場經營者應重新檢討及修訂人性化、權責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照顧員工生活、提高員工福利、薪津;同時一改過去與產銷雙方對立之模式,建立平等互惠的溝通機制,做好內部、外部、互動行銷,擴大產業規模。
市場組織架構之調整,應就「協調」及「控制」兩方面進行分析及劃分部門,依功能及任務彈性作扁平式或集權式編組及管理;而分工則以其「專長」及「(工作)流程」為基準,明訂各員基本工作事項準則,使之權責分明,同時設計彈性人事管理、現場管理制度,於第一時間內完善的方法,迅速處理各項例行及突發情事,避免糾紛、贏得信譽及發揮組織之最大效能。
二、小而能的政府,建構市場良好發展環境施政迫切性與產業發展目標及願景兼顧:
批發市場之營運兼顧到照顧漁民及消費大眾之施政目標,故適度的輔導及補助是必要的,但未來隨著經營主體之開放,其補助項目與補助程度,應審慎評估選擇。
隨著消費者及環保意識高漲及社會多元化發展,政府施政及政策之擬定往往受民意、意識所左右,或透經由溝通、協調而產生,但在國人及各級民意代表素養仍待提升前提下,近年來施政僅應付地方需求及迫切性,卻無法對遠程施政目標與願景作整體前瞻性思考,導致立意良好之政策因此變調,或因顧及一時的施政困境被迫停止等情事發生。以上外部環境的不變動及不確定感,已影響包括魚市場等各種產業向負面發展。古有名訓:「既見鴻毛,亦見輿薪」,政府施政更應如此,唯有-見樹又見林,兼顧迫切性及前瞻性之政府施政,方能醞育出良好且適合市場經營
發展之環境。
法令鬆綁,興利多於防弊:
1.批發市場朝民營化制度設計:推動批發市場民營化引入自由競爭的制度設計,允許合理利潤,朝公有民營或完全民營方向推動立法。但因市場體質與一般企業不同,在修訂時須先考量漁民及魚市場之權益。
2.開放經營主體之限制:因為法令對經營主體的嚴格限制,已產生『產業保護的負面效應』有必要鬆綁經營主體,朝經營權及所有權分開之制度設計,考量專業經理人制度等。
3.以區域效益及功能考量設置市場:依規定魚市場以每一個漁會區域各設一處,此規定過僵化也不合經濟規模及實際利益需求,應以逐漸形成之區
域生活圈規劃市場以符合實際需求。另除非有一定的營業規模,否則輔導轉型為集貨場或魚貨配送及推廣中心(兼營零售業務),不受交易法批發交易相關法規所規範。
4.允許產銷雙方及員工參與市場經營:批發市場的承銷人、供應人及員工與市場之經營績效息息相關,有必要讓以上三者擔任股東,允許其出資經營,參與經營決策,其中員工持股比率最好為15~20%,以調和勞資關係。
5.強化市場企業化經營,鼓勵多角化經營:就經營能力分析,相較一般企業,市場可資利用之資源高,但其效益及效能顯然偏低;此係因市場對日常各項管理有待改善,或部分不合適制度與既有習慣、既得利益影響整體效能之故。為此政府於制定法令及擬定政策時,應允許市場朝企業化經營追求合理利潤,並鼓勵市場多角化經營。
6.調整政府角色,減少干預:管理大師波特最新著作-波特看日本競爭力(CanJapan Compete?)一書中指出,曾經稱霸全球的日本經濟,如今卻陷入無止境之衰退,主要原因為無所不管的政府部會,過度保護及管制措施;及日本式管理缺少「策略」。而台灣對產業之輔導參考日本極多,為便於管理及促進發展,常給予過多的法令及政策上的保護或限制,致市場經營效能提升緩慢,難以因應多變的經營環境而不自覺。為迎向未來國際化及自由化趨勢,惟有輔導其提升競爭力,使其參與競爭環境中而自我成長,方能永續經營魚市場。持續投入基礎運銷設施、設備及基礎制度之整合及建立:
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電腦、電訊傳輸技術普遍應用在生活當中,相信結合產銷資訊、物流系統等專業分工,透過衛星、電腦、電話或電視電覽線等傳輸工具,發展遠端、跨區域看樣拍賣之交易新紀元,將在本(21)世紀來臨,如此未來全台灣地區僅須區域性規畫數個交易市場,以現有偏遠或小型市場則規畫為配送中心。惟檢討現階段漁產品之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資料交換)即編號條碼化、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之等基礎工作仍未規劃或落實,在科技環境為成熟前,貿然投入巨額經費
反而揠苗助長,無法得到該有之效能。為營造良質產業發展環境,科技基礎工作之建立及整合應列為優先辦理,並強制市場配合。
長久以來政府補助各地卸魚設施、冷凍(藏)設備、運搬車、拍賣場等基礎運銷設施確有其成效,惟常因考量社會、政治因素補助多雨露均霑,致無法達到施政之一致性,發揮之效果始終有限。但依前所述,市場擁有平穩物價、調解產銷之功能,亦即市場營運良莠,將直接或間接反映政府施政之成果,故即便在政府財政日益困難,預算逐年縮減情形下,對市場產業之補助或政策之輔導仍應持續,惟未來宜就前瞻性重點辦理,同時就區域漁產運銷發展考量,設立區域物流中心、配送點等,及輔導未達經營規模者裁撤或策略聯盟。
結語
市場要改變必須革新主觀之「既有觀念」,建立以「顧客」為導向之經營策略;另妥善處理「既得利益」產銷雙方等,提供機會均等、公平、公正、公開之交易場所;同時打破員工及產銷雙方之「既有習慣」,提升市場服務品質與效率高又收費合理之快速流動之交易環境等,如此市場之競爭力才能大幅提升,以因應快速變遷的產銷環境永續經營。
面對未來更多的多變複雜的經營環境,及邁入成熟期的魚市場產業,政府所扮演之角色須加以改變,由高高在上的「監督及管理者」、「教導或指導者」,轉換為產業之「支援者」、「產業間之協調者」。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達成改善5%目標是困難的,而改變30%反而是簡單」,此係因「轉念-從心做起」。故市場要永續經營,法令之檢討及修改當屬眾多改善之關鍵要素,惟有建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減少政府干預,促使市場體會及暴露現實激烈的競爭危機,逼迫市場覺醒並打從心裏由衷的改變,跳脫傳統的窠臼大刀闊斧的改革。而筆者也相信唯有如此,市場競爭力方能大幅提昇,並在未來占一席之地。
魚市場永續經營之我見
文.陳建佑
前言
長久以來魚市場因具有「價格形成」、與「快速集中、分散貨品」等功能,故至今仍扮演漁產運銷過程中最具關鍵性的樞鈕角色。但隨著社會發展、冷藏、冷凍、物流技術之改進與普及,配合愈趨便捷交通運輸網等因素影響,其運銷方式朝向效率化、專業化演變;另受經濟自由化、國際化推波,與國人對漁貨品質需求日高等因素影響,該事業之營運已達企業化、商業化之經濟規模,同時吸引台塑等國內知名企業跨足投資經營大賣場、生鮮超市、養殖與低溫流通產業等,而其營運項目更包含由產至銷各階段,且在企業以高效率行政、流通、靈活資金調度、計畫性、主動積極等競爭優勢經營,正逐步衝擊、蠶食魚貨批發市場及其上、下游產業,使其市場營運日趨困難並呈萎縮、下滑趨勢。
綜觀百年來世界上仍存在延續的大企業屈指可數,究其共通之原因:以過去成功之經驗與制度,經營正或已變化之營運環境,簡而言之,即是「以不變應萬變」或「沉溺於過去無法突破舊有觀念、習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邁入新世紀的開始的同時,檢討過去(藉90年及過去市場年報資料統計,瞭解市場營運概況、績效)及透過企業常用的內外部經營環境分析,瞭解現在與未來趨勢,擬定「經營策略」及「發展核心競爭力」,永續經營魚市場。
魚市場營運現況
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分析是一項企業常用的經營環境分析的工具,作為擬定公司未來經營策略之參考依據。其中又分為外部環境分析(O/T分析,泛指所有對研
究對象具影響力、不可控制之外部環境,包含社會文化、經濟、科技、政治法律環境。)與內部環境分析(S/W分析,指可控制之內部條件,專指企業之(生)產、銷(售)、人(員及組織)、(研究)發(展)、財(產、資金運用管理)。),而分析時應從外部環境(O/T)分析開始。
一、外部環境(O/T)分析
二、內部(S/W)分析
未來發展策略
藉由前項表列式的市場營運環境分析,雖然現階段魚市場受時代潮流衝擊著,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說「魚市場絕非夕陽產業」,因為「在變化激烈的年代,也是充滿機會的年代」,只要瞭解產業之發展機會及潛在威脅,並體認到與民間一般專營或跨足經營之企業或通路商等之營運競爭
之利基與包袱,相信達到「魚市場永續經營目標」並不困難。
而為達到以上目標,必須先擬定發展策略。何謂策略呢?引用策略管理大師-司徒賢達之說法:「簡單的說策略就是1.你現在是什麼樣子?2.你希望未來變成什麼樣子?3.你如何從現在變成未來的樣子?」,從內外部分析各項因素,依下表排列成四個現象,可知道魚市場目前的處境究
竟如何,而魚市場、政府可據此擬訂發展策略。
一、市場(自身)發展策略
釐清市場營運宗旨,規劃短、中期營運目標,全力衝刺:
長期以來市場受法令限制、保護,已使市場經營者失去營運目標,員工隨波逐流,導致事業經營多淪為被動,等待魚貨主、承銷人進場交易經營每況愈下。
就事業體而言,經營者如無法提出明確的營運宗旨,猶如大海航行中的船沒有了舵,任由潮流飄盪最後消失、沉沒在廣大的大海裏,故任何一位想永續經營之經營者,必定有明確目標及營運宗旨,並讓所有員工清礎瞭解及遵循;相信只有不斷向目標前進,魚市場方能永續經營。
體認巨變的時代,適時創新求變:
因應社會變遷劇烈及政治、兩岸、科技、媒體之高度不可預測性,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天天都有新聞,時時都有狀況,每件新聞都具爆炸性、震憾性,每個狀況都是難題,但危機也是機會、轉機;而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市場惟有掌握及預測社會趨勢,不斷創新方能保持競爭優勢;也惟有求變、保持彈性、作好危機處理準備,方能隨時處理不可預測之狀況,達永續經營目標。
發展市場核心專長及學習型魚市場組織:
市場員工長年處理種類、規格不同、差異性大的各國各類水產品,累積對魚的認識、鮮度判斷、貯藏、處理、上下游流通管道等專業知識與經驗,正是發展知識經濟的基礎,亦為不可取代的專業技能-『核心專長(CoreCompetence)』,也正是其他企業擬跨入此產業最大之障礙,是故如何尊重專業及運用核心專長為基礎創造業(商)機,是政府及市場機經營者現階段及未來必需好好思考及落實之策略。
「知識經濟」是十年來美國的經濟發展獨占鰲頭之關鍵因素之一,既然市場之核心專長是對漁產品產銷各階段之知識與經驗,透過組織制度傳承及企業文化的影響,「發展學習型魚市場組織」,促使員工不斷的學習與改善,尤其是財務、會計專業課程之學習及人材培育,並藉由同業間
彼比分享、與異業合作時的經驗知識交流,發散、累積、創新專屬漁產運銷、交易知識,發展「魚市場知識經濟」。
做好時間、成本管理,善用整體資源,多角化經營事業、多功能利用魚市場:
各種產業均處於不平等環境中競爭,但時間是不可欠缺的共同資源,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不因人、事差異而不同,而自由化、國際化的競爭時代來臨,代表商機無處不在、稍縱即逝,是故善用市場整體資源,做好時間管理,提高經營效率、效益,是市場提昇競爭力之重點項目。
長期以來市場不以營利為目的,並逐漸養成事事求補助之心態,對經營毫無成本概念,其兼營其他業務多因虧損而結束,而此重大之弱點對於未來將朝企業化經營或與民間企業競爭之市場,無異是緣木求魚,故未來即便仍不以營利為目的經營,為使市場持續發揮應有的調節產銷、平穩物價功能,市場須培育財務專業人才,透過經算成本及財務管理經營企業。
而追求市場營運持續成長,而達到永續經營之目標,最常見的策略:1.擴大經營規模:藉由同業或異業之策略聯盟達成(受法令因素併購方式擴大規模較不可能);2.多角化經營:市場擁有大筆閒置資金、專才的員工及利用率偏低的寬敞場地與設備等優良經營環境,如能充分利用經營生鮮超市、低溫物流中心等相關行業,或辦理漁業相關休閒、教育、推廣的活動,除可增加市場收入及降低人工成本外,對人才之培育、經營企劃能力提昇均有正面之助益。
檢討工作流程及人力配置,提高市場營運效率:
市場工作以勞務性居多,為於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生鮮漁產品,需配置大量人力。然隨著社會進步快速發展,高額的人工成本,反倒成為阻礙市場成長及永續經營之最棘手難以克服的難關,故如何精簡用人、降低人事成本,卻又不降低服務水平,為目前經營者重要課題。
另就現有市場營運績效分析,市場單為面積或單位員工工作效益差異極大,顯示多數市場仍有改善空間。而改善方法首先必須從市場的作業流程及人員配置檢討及修正,做好工作合理化分析,設計標準化作業、簡化作業流程,設施(備)適當適時配置、物流及人員動線規劃、引進自動、商品、省力化設備,以提高市場營運績率及服務品質。
重視「環保」、「消保」,作好「品保」、「安保」綠色行銷:
重視「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是現在及未來的社會趨勢,故置於此雙保潮流的市場,自不能違逆此一消費觀念,如此才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優勢。而受產業特性影響,以往市場總讓人覺得環境髒亂、安全衛生欠佳之負面印象,至使高級魚貨顯少進入市場交易,而對照社會日益
重視雙保消費趨勢,勢將造成市場發展之絆腳石。
為達到雙保目標,必須先做到「品質服務保證」、「衛生安全保證」,而這正是目前市場較弱的一環,此係因經營者認為辦理該等業務均需增加人力資源及負擔,此論點在某一方面是正確的,但卻非必然的;因為綜觀國內外優良企業,莫不以做好「品質服務保證」、「衛生安全保證」為
第一要務,而該等付出、投資亦循環帶來企業更高營運績效,所以市場應於能力範圍內朝「品保」、「安保」綠色行銷經營。
截長補短發展同業、異業策略聯盟及整合上下游通路:
由市場現況可知,目前各市場分散各地且規模大小不一,偏遠或業務量小之市場因未達經濟規模經營不易,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大量的貿易商挾著充沛資金及國際行銷網路與高效率企業化經營,對國內市場、通路展開全面性出擊,相信中小型市場如不變通將難以抵抗而
迅速消失。
根據先進國外經驗可知,惟有擴大經營規模,市場方能永續經營。為此結合同業或異業策略聯盟,及向上下游整合之策略蘊釀而起,近來傳出市場經營者自發性籌組「中華民國魚市場經營管理發展協會」,擬整合現有通路及資源,互相截長補短共謀市場事業之發展,真是可喜可賀;然筆者在此呼籲,「策略聯盟絕非萬靈丹」,因為沒有良好的運作及協調機制,與領導能力強的主事者,進行前瞻性的規劃,將因缺乏「互信」與「分工」而瓦解,此一聯盟組織可能成為產業發展之毒藥。
善用資訊科技等技術與設備,提高市場競爭力:
「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於短短數十年間,已超越「蒸汽」所帶來的二次革命數百年的改變;現今之發展更是日新月異。而對任何產業而言,IT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已成為無法預測的外部環境,同時改變、打破以往常勝千古不變的經營鐵則及事業競爭基礎,並促使產業環境快速變遷到令人匪夷所思、不知所措之境界。
面對發展迅速之科技潮流,市場要永續經營,惟有順應潮流,應用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性及無可限量之發展性,以現有電腦拍賣、電腦資訊化的基礎上,整合市場資訊流、物流,發展遠端視訊拍賣,或結合異業之商流及金流發展企業對企業B2B或企業對顧客B2C的電子商務,強化現有通路及擴展新興通路。
另隨著加工、冷凍(藏)、物流技術不斷進步,省力化、自動化設備不斷推陳出新,都逐漸改變以勞力密集、販售貯藏生鮮漁產品之魚市場產業,如何運用新技術或結合各種自動化設備,達到省人、省力、高效能的工作效率,亦是市場提高競爭力方法之一。
注重員工與顧客滿意,功能化組織及活性化人事管理:
如前所述在法令的保護下多數市場未體認到消費導向、顧客至上時代的來臨,仍被動式經營且對於服務品質、顧客及員工滿意度更是鮮少在意,因此面臨多元化運銷之衝擊下,造成業績滑落、商機的流失;同時因服務品質未大幅提升,致顧客及員工滿意度欠佳,造成市場員工及產銷雙方與市場間之內外部對立,工作效率、效益大打折扣,甚至於88年間因調整市場管理費,引發抗爭情事發生。
鑒於市場、員工、顧客(產銷雙方)是三位一體是市場產業發展不可欠缺的鑽石組合,任何一方有問題將影響產業之發展,故追求共生共利目標亦需三方共同努力。故市場經營者應重新檢討及修訂人性化、權責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照顧員工生活、提高員工福利、薪津;同時一改過去與產銷雙方對立之模式,建立平等互惠的溝通機制,做好內部、外部、互動行銷,擴大產業規模。
市場組織架構之調整,應就「協調」及「控制」兩方面進行分析及劃分部門,依功能及任務彈性作扁平式或集權式編組及管理;而分工則以其「專長」及「(工作)流程」為基準,明訂各員基本工作事項準則,使之權責分明,同時設計彈性人事管理、現場管理制度,於第一時間內完善的方法,迅速處理各項例行及突發情事,避免糾紛、贏得信譽及發揮組織之最大效能。
二、小而能的政府,建構市場良好發展環境施政迫切性與產業發展目標及願景兼顧:
批發市場之營運兼顧到照顧漁民及消費大眾之施政目標,故適度的輔導及補助是必要的,但未來隨著經營主體之開放,其補助項目與補助程度,應審慎評估選擇。
隨著消費者及環保意識高漲及社會多元化發展,政府施政及政策之擬定往往受民意、意識所左右,或透經由溝通、協調而產生,但在國人及各級民意代表素養仍待提升前提下,近年來施政僅應付地方需求及迫切性,卻無法對遠程施政目標與願景作整體前瞻性思考,導致立意良好之政策因此變調,或因顧及一時的施政困境被迫停止等情事發生。以上外部環境的不變動及不確定感,已影響包括魚市場等各種產業向負面發展。古有名訓:「既見鴻毛,亦見輿薪」,政府施政更應如此,唯有-見樹又見林,兼顧迫切性及前瞻性之政府施政,方能醞育出良好且適合市場經營
發展之環境。
法令鬆綁,興利多於防弊:
1.批發市場朝民營化制度設計:推動批發市場民營化引入自由競爭的制度設計,允許合理利潤,朝公有民營或完全民營方向推動立法。但因市場體質與一般企業不同,在修訂時須先考量漁民及魚市場之權益。
2.開放經營主體之限制:因為法令對經營主體的嚴格限制,已產生『產業保護的負面效應』有必要鬆綁經營主體,朝經營權及所有權分開之制度設計,考量專業經理人制度等。
3.以區域效益及功能考量設置市場:依規定魚市場以每一個漁會區域各設一處,此規定過僵化也不合經濟規模及實際利益需求,應以逐漸形成之區
域生活圈規劃市場以符合實際需求。另除非有一定的營業規模,否則輔導轉型為集貨場或魚貨配送及推廣中心(兼營零售業務),不受交易法批發交易相關法規所規範。
4.允許產銷雙方及員工參與市場經營:批發市場的承銷人、供應人及員工與市場之經營績效息息相關,有必要讓以上三者擔任股東,允許其出資經營,參與經營決策,其中員工持股比率最好為15~20%,以調和勞資關係。
5.強化市場企業化經營,鼓勵多角化經營:就經營能力分析,相較一般企業,市場可資利用之資源高,但其效益及效能顯然偏低;此係因市場對日常各項管理有待改善,或部分不合適制度與既有習慣、既得利益影響整體效能之故。為此政府於制定法令及擬定政策時,應允許市場朝企業化經營追求合理利潤,並鼓勵市場多角化經營。
6.調整政府角色,減少干預:管理大師波特最新著作-波特看日本競爭力(CanJapan Compete?)一書中指出,曾經稱霸全球的日本經濟,如今卻陷入無止境之衰退,主要原因為無所不管的政府部會,過度保護及管制措施;及日本式管理缺少「策略」。而台灣對產業之輔導參考日本極多,為便於管理及促進發展,常給予過多的法令及政策上的保護或限制,致市場經營效能提升緩慢,難以因應多變的經營環境而不自覺。為迎向未來國際化及自由化趨勢,惟有輔導其提升競爭力,使其參與競爭環境中而自我成長,方能永續經營魚市場。持續投入基礎運銷設施、設備及基礎制度之整合及建立:
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電腦、電訊傳輸技術普遍應用在生活當中,相信結合產銷資訊、物流系統等專業分工,透過衛星、電腦、電話或電視電覽線等傳輸工具,發展遠端、跨區域看樣拍賣之交易新紀元,將在本(21)世紀來臨,如此未來全台灣地區僅須區域性規畫數個交易市場,以現有偏遠或小型市場則規畫為配送中心。惟檢討現階段漁產品之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資料交換)即編號條碼化、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之等基礎工作仍未規劃或落實,在科技環境為成熟前,貿然投入巨額經費
反而揠苗助長,無法得到該有之效能。為營造良質產業發展環境,科技基礎工作之建立及整合應列為優先辦理,並強制市場配合。
長久以來政府補助各地卸魚設施、冷凍(藏)設備、運搬車、拍賣場等基礎運銷設施確有其成效,惟常因考量社會、政治因素補助多雨露均霑,致無法達到施政之一致性,發揮之效果始終有限。但依前所述,市場擁有平穩物價、調解產銷之功能,亦即市場營運良莠,將直接或間接反映政府施政之成果,故即便在政府財政日益困難,預算逐年縮減情形下,對市場產業之補助或政策之輔導仍應持續,惟未來宜就前瞻性重點辦理,同時就區域漁產運銷發展考量,設立區域物流中心、配送點等,及輔導未達經營規模者裁撤或策略聯盟。
結語
市場要改變必須革新主觀之「既有觀念」,建立以「顧客」為導向之經營策略;另妥善處理「既得利益」產銷雙方等,提供機會均等、公平、公正、公開之交易場所;同時打破員工及產銷雙方之「既有習慣」,提升市場服務品質與效率高又收費合理之快速流動之交易環境等,如此市場之競爭力才能大幅提升,以因應快速變遷的產銷環境永續經營。
面對未來更多的多變複雜的經營環境,及邁入成熟期的魚市場產業,政府所扮演之角色須加以改變,由高高在上的「監督及管理者」、「教導或指導者」,轉換為產業之「支援者」、「產業間之協調者」。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達成改善5%目標是困難的,而改變30%反而是簡單」,此係因「轉念-從心做起」。故市場要永續經營,法令之檢討及修改當屬眾多改善之關鍵要素,惟有建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減少政府干預,促使市場體會及暴露現實激烈的競爭危機,逼迫市場覺醒並打從心裏由衷的改變,跳脫傳統的窠臼大刀闊斧的改革。而筆者也相信唯有如此,市場競爭力方能大幅提昇,並在未來占一席之地。
海上養殖休閒平台的功能與性質
首先,先來看看休閒漁業的分類及其功能,依據陳詩璋、莊慶達(2000)針對休閒漁業之經濟效益加以評估,其將休閒漁業活動分為下列五類,分別為魚食型、教育文化型、運動型、體驗型與遊覽型等五項。
(一) 運動型休閒漁業:此類型在休閒漁業中屬於較為激烈之運動,常需專門之技巧,具有挑戰性,充分達到在運動中獲得休閒之滿足。例如:海釣、磯釣、拖釣與船潛等。
(二) 體驗型休閒漁業:為提供遊客親身體驗之樂趣,如近岸性漁撈作業、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製造、調理、魚苗放流、漁村生活等親水性活動,均屬於體驗型休閒漁業或簡稱體驗漁業,如定置網漁業作業情形、牽罟、魚苗放流與海菜採集等。
(三) 魚食型休閒漁業:以直銷水產品或其農特產品,供應重視魚食健康與魚食文化的人們,例如:假日魚市、直銷中心、海產品嚐等均屬此類。
(四) 遊覽型休閒漁業:以提供海上遊覽觀光活動為主之休閒漁業,例如:賞鯨豚、海底風光等均屬之。
(五) 教育文化型休閒漁業:注重海洋知性之旅,以參觀各水產教育學術研究單位之知識性展示與解說以及參觀漁業歷史文物與漁村節慶之活動均屬此類,如澎湖之「海生館」展示與台北縣種苗繁殖中心之參訪等。
蘇鼎原(2007)在評估屏東縣海口地區海上平台規劃設計之研究中,說明海上平台具備的功能有: (1)培育魚類資源功能 (2)浮式防波堤的功能 (3)海域箱網養殖以及魚苗放流之中間育成 (4)兼具親水休閒之海上平台。結合這些功能,則擴充成為一座直接設立在海上的樂園,除了能培育仔稚魚資源外,更可讓民眾更親近海洋,了解箱網養殖的過程,也可讓民眾在平台上從事釣魚、水上娛樂、游泳等休閒遊憩活動。將資源保育與遊玩育樂結合,達到親水的目的,並引導民眾建立資源保育觀念,進而珍惜海洋生物。蔡燈財(2008)也認為海上平台結合了海釣、戲魚體驗、餐飲、水上活動、海洋景觀等而成為一種綜合性的休閒遊憩活動,並與休閒漁業之實質精神並無不同。
另外,學者徐瓊信於2007年指導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學生之專題報告書中指出,海上休閒平台為綜合下列性質之休閒漁業:
1. 娛樂性
2. 體驗性
3. 教育性
4. 生活文化性
總論上述,海上養殖休閒平台為一多元功能與性質之綜合體,其功能包含體驗型、魚食型、遊覽型、教育文化型、培養魚類資源、浮式防波堤、魚苗育成等。性質則有娛樂、漁業文化保存、感受體驗、轉型永續發展等。因此在澎湖近幾年的觀光發展中,海上養殖休閒平台遊程具有很大的觀光吸引力。
資料來源:
1.陳詩璋(2000),碧砂漁港發展多功能利用之經濟效益評估,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
2.蘇鼎原(2007),屏東縣海口地區海上平台規劃設計之研究,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第1-2頁。
3.蔡燈財(2008),休閒漁業與遊憩體驗之研究─以澎湖海上平台為例,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第13頁。
4.邱俊傑、陳政伯等(2007),澎湖發展海上休閒平台之探討,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學系專題報告書,第29頁。
(一) 運動型休閒漁業:此類型在休閒漁業中屬於較為激烈之運動,常需專門之技巧,具有挑戰性,充分達到在運動中獲得休閒之滿足。例如:海釣、磯釣、拖釣與船潛等。
(二) 體驗型休閒漁業:為提供遊客親身體驗之樂趣,如近岸性漁撈作業、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製造、調理、魚苗放流、漁村生活等親水性活動,均屬於體驗型休閒漁業或簡稱體驗漁業,如定置網漁業作業情形、牽罟、魚苗放流與海菜採集等。
(三) 魚食型休閒漁業:以直銷水產品或其農特產品,供應重視魚食健康與魚食文化的人們,例如:假日魚市、直銷中心、海產品嚐等均屬此類。
(四) 遊覽型休閒漁業:以提供海上遊覽觀光活動為主之休閒漁業,例如:賞鯨豚、海底風光等均屬之。
(五) 教育文化型休閒漁業:注重海洋知性之旅,以參觀各水產教育學術研究單位之知識性展示與解說以及參觀漁業歷史文物與漁村節慶之活動均屬此類,如澎湖之「海生館」展示與台北縣種苗繁殖中心之參訪等。
蘇鼎原(2007)在評估屏東縣海口地區海上平台規劃設計之研究中,說明海上平台具備的功能有: (1)培育魚類資源功能 (2)浮式防波堤的功能 (3)海域箱網養殖以及魚苗放流之中間育成 (4)兼具親水休閒之海上平台。結合這些功能,則擴充成為一座直接設立在海上的樂園,除了能培育仔稚魚資源外,更可讓民眾更親近海洋,了解箱網養殖的過程,也可讓民眾在平台上從事釣魚、水上娛樂、游泳等休閒遊憩活動。將資源保育與遊玩育樂結合,達到親水的目的,並引導民眾建立資源保育觀念,進而珍惜海洋生物。蔡燈財(2008)也認為海上平台結合了海釣、戲魚體驗、餐飲、水上活動、海洋景觀等而成為一種綜合性的休閒遊憩活動,並與休閒漁業之實質精神並無不同。
另外,學者徐瓊信於2007年指導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學生之專題報告書中指出,海上休閒平台為綜合下列性質之休閒漁業:
1. 娛樂性
2. 體驗性
3. 教育性
4. 生活文化性
總論上述,海上養殖休閒平台為一多元功能與性質之綜合體,其功能包含體驗型、魚食型、遊覽型、教育文化型、培養魚類資源、浮式防波堤、魚苗育成等。性質則有娛樂、漁業文化保存、感受體驗、轉型永續發展等。因此在澎湖近幾年的觀光發展中,海上養殖休閒平台遊程具有很大的觀光吸引力。
資料來源:
1.陳詩璋(2000),碧砂漁港發展多功能利用之經濟效益評估,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
2.蘇鼎原(2007),屏東縣海口地區海上平台規劃設計之研究,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第1-2頁。
3.蔡燈財(2008),休閒漁業與遊憩體驗之研究─以澎湖海上平台為例,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第13頁。
4.邱俊傑、陳政伯等(2007),澎湖發展海上休閒平台之探討,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學系專題報告書,第29頁。
訂閱:
文章 (Atom)